查看原文
其他

“后悔当妈妈,但我不敢说”:她一句话冲上热搜,刺痛千万女性

十点苏善书 壹心理 2023-05-20


作者:苏善书

来源:十点读书(ID:duhaoshu)



最近,网上火了一篇帖子。


“妈妈也想读完一本书啊,可是……”



离家很久的女儿,再次回到家里,却被爸爸的一句话惊到了:


“没有涵养的无知大妈,连一本书都没能好好读完。”


语气并不像开玩笑。


当妈妈说想买个电子书阅读器时,爸爸再次呛声:


“反正书买了也不读,还浪费什么钱。”


然后继续“补刀”:


“上次买的书没看完吧?买了也不看,为什么要买。你什么时候读书?”


更为讽刺的是,这段对话发生时,爸爸正半躺在客厅看书,而妈妈却在厨房忙着煎南瓜饼子。


“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鄙视读书的爸爸。”


妈妈为什么没时间看完一本书,爸爸难道心里没数吗?



平时需要上班,忙碌的工作本已令人身心俱疲;


好不容易到周末,还有忙不完的家务等着她。


买菜备菜、做饭洗碗、晾衣服、熨衣服、打扫房间、垃圾分类……


换季时还要整理被褥和衣服。


等到一天的家务做完之后,终于有点自己的时间可以看书了,可是:


“怎么就到了要睡觉的时间呢?浑身怎么那么酸痛呢?怎么就那么困呢?”

我们总是会习惯性地忽略一些现象:


客厅的地板不会自己变得锃亮;


脏衣服不会自己变得整洁、平整;


食物不会自己烹熟,碗筷不会自动变干净;


马桶一直都没有水垢,垃圾桶永远不会溢出……



爸爸回到干净的家,心情总是很舒畅;


吃进嘴里的食物,总是很美味。


然后,下意识地说出“你妈妈是个没有内涵的无知大妈”。


很理所当然。


可良心真的不会痛吗?


“要知道,我妈妈也曾是一名文艺少女,学生时代,她在写作大赛得过无数奖状。


少女时代,她也会在一天工作结束之后,捧起已经磨边的《飘》品读。”


但是成为妻子、母亲之后,她就再也没有时间做自己之前喜欢的事情了。


这些爸爸明明都知道。


他不应该假装看不到。


更不应该反过来,指责那个一直在付出、辛苦的妈妈。




“妈妈”这个称谓,通常被冠以“伟大”歌颂。


但这背后,往往意味着奉献和牺牲。


网上曾经有个调研:有后悔成为母亲的人吗?


回答出奇得一致:


后悔。


“我失去了自我。得知怀孕之后,我失去了努力了很久将到得到的最想要的offer。每天的生活不是在喂奶,就是哄孩子。我被全世界要求以母亲的身份存在,除了我自己。”


“孩子半夜哭怪你,孩子生病了怪你,家务没收拾怪你,身材走样了怪你,财米油盐没了也怪你。”


“我很爱自己的孩子,但是我后悔成为母亲。自从有了孩子之后,我有了一个365天全年无休的工作。想去哪就去哪,想做什么就做什么,变成一件奢侈的事情。


有次下班后,不想回家,就在楼下小区公园放空了2小时。这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,让我感受到久违的自由和宁静。”


为什么这么多的女性,成为妻子、母亲后会后悔?


是因为她们不爱自己的孩子吗。


不是的。


她们当然爱自己的孩子,也欣喜成为母亲蜕变的过程。


只是不堪负重整个社会赋予“母亲”这个角色的重量。


身为母亲的女性,


当工作和家庭无法平衡的时候,大多数情况她们要放弃自己的工作;


她们被要求是无所不能的妈妈,也被要求是出得厅堂,下得厨房的妻子;


已婚未育,她们很可能会被单位严格评估;


已婚已育,为了方便照顾孩子,她们只能选择低薪的工作。


“妈妈”这个词汇背后,往往意味着妥协、退让和奉献。


她们的痛苦,无人倾听;


她们的委屈,无人知晓;


他们赋予这个角色无所不能的神力,却不知道妈妈也会累,也会承受不住,也会后悔成为妈妈。


妈妈的真实情绪和需要,不应该被扼杀在伟大的“褒奖”里,应该被正视在合理的对待里。




每次写“女性之苦”,总会听见这样一种声音:


现在的女性真矫情,以前的女性付出再多都没有这么多怨言。


但从来如此,便对吗?


女性是不能吃苦吗?


当然不是,恰恰相反,她们是最能忍受痛苦的一种生物。


身为人母,首先要经历怀胎十月、分娩生子的痛苦。


这种人类所知的顶级痛苦,是对凡人肉身的极限考验。


作为人妻,如果选择出外工作,就要被要求工作和家庭两者兼顾;


如果选择回归家庭,就有可能面临手心向上、遭人厌弃的风险。


与此同时,男性却鲜少会遭受如此多的严苛要求。


这不是性别对立,而是客观事实。


女性处境的不公正应该被看到、被了解,而不是假装看不到她们的痛苦,并认为她们的付出理所应当。


只有被看到,才可能共情和理解;


只有被尊重,女性的处境才有所改变。



网友@熙熙 讲了自己的婚姻故事。


她说:“婚前,我对婚姻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待,但是很庆幸的是,我遇到了一个好男人。”


生孩子的时候,老公两天两夜没合眼。


全程陪护,细致入微地伺候老婆一直到孩子出生。


老婆坐月子期间,他特地请了半个月假,天天研究合口味的饭菜,为了给老婆补充营养。


直到熙熙身体恢复了一些,他才去上班。


小孩两岁之前,熙熙一直在家做全职主妇。


每次下班回到家,老公都会跟她一起分担家务。


并且经常鼓励她,去学习一些新的东西,帮助她做自己想做的事。


熙熙说:


“生孩子的时候,她顺产生不出来。


疼到差点昏过去,老公在旁边看着妻子痛苦的样子,忍不住哭了起来。”


老公平时很坚强,那是她第一次见到他哭。


他说:“早知道生孩子这么辛苦,我一定不让你生了。”


听到这句话,熙熙觉得老公是真的心疼自己的。


只有真正心疼一个人时,才会共情到他的痛苦。


往后的日子,带孩子虽然依旧很累,但老公的理解让她觉得吃过的苦、受过的累,都是值得的。


人生哪有不辛苦的,但有人理解、有人分担,就有了继续走下去的力量和勇气。




成为母亲之后,有人理解和分担,是一种幸运。


如果没有人理解怎么办?


身为女性,我们其实拥有掌控自己命运的力量。


社会期待中的“母职”身份,要求女性做完美的母亲,


本身就是一种对女性的禁锢。


当你不接受这种规训,重视自己的感受,你会发现:


其实,你可以不那么完美。


电视剧《摇滚狂花》中,姚晨就饰演的彭莱,就是一个没那么完美的母亲。


首先,她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温柔贤淑的母亲形象。


彭莱原本是一名摇滚乐手,经常留着蓬松的长发,画着夸张的烟熏妆,像一个叛逆的中年少女。


在跟女儿的相处过程中,她没有过度付出和牺牲的一面。


用她自己的话就是:


“就算天崩地裂,我也还会是原来的彭莱。”

可就是这样的一位看上去不负责的母亲,却在一件事上征服了女儿的心。


当女儿白天为了试探她,假意说自己怀孕。


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的彭莱,并没有愤怒责骂。


而是理性冷静地帮女儿处理问题。


先是暴揍了女儿的男友,替她出了一口恶气;


然后坚定表达了尊重女儿“留下这个孩子”的决定。


连白天都没有想到,母亲竟然全程没有指责,坚定地站在她的一边。


而且,她的支持不是说说而已,她开始打工存钱,为养育这个孩子做准备。


你看,在这对母女关系中,彭莱并不是我们经常见到的“付出型”母亲。


她当然爱自己的女儿,但她更爱自己。


这样的母亲形象,没有为家庭受尽委屈的苦大仇深,也没有“我为你付出全部”的道德绑架。


但她能够尊重女儿的选择,关键时刻,可以站出来支持女儿的决定。


这才最终赢得了女儿的心。



身为女性,首先要是自己,其次才是“妈妈”的身份,你有选择过自己人生的权利。


你可以在吃鱼头还是鱼身时,坦诚自己喜欢吃鱼身;


也可以在休息日的早晨睡个懒觉,缺席全家的早餐;


更可以在家庭和工作的“二选一”中,选择自己热爱的工作。


牺牲和付出从不是“妈妈”的专属名词;


“妈妈”的身份,也不该是阻碍女性成为自己的限制。


任何角色,都该是作为丰富人生体验的存在。


妈妈们,也可以坦然追求任何一种自己想要的人生。


就像一首小诗里写的:


“大步往前吧,妈妈。


活得自私一点,也没有关系。


当你活出了自己想要的人生,


我会为这样的你而骄傲。”


今天是母亲节,祝每一位母亲都能放弃“完美妈妈”的光环,去做任何想成为的自己,节日快乐!


来源:十点读书

ID  :duhaoshu

作者:苏善书

图源:网络、Pexels


作者:苏善书,文章来源十点读书(ID:duhaoshu),超30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。转载请联系十点读书。





每一位母亲,都承担着整个社会赋予的重量,职场妈妈更是格外艰难。
今天是母亲节,壹心理联合简知App向每一位职场妈妈致敬,推出「知心计划——职场妈妈不焦虑指南」公益活动,为妈妈们送上联合暖心礼包,提供专业的心理倾听、知识科普和《当代职场妈妈生活质量调研报告》,助力每一位职场妈妈养成反焦虑体质,提高生活幸福感。
愿天下妈妈永远健康美丽,母亲节快乐!
长按扫码,立即参与活动!




 
             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